由今個月起,CK會定期於Capital Heights撰寫滙思經濟講堂(專欄)。CK會閱讀Absolute Return Partners(ARP)投資總監Niels Jensen的專題文章,以其內容為主軸,連同其他相關報告、新聞及數據,於專欄內與各位讀者分享。Capital Heights相信,對經濟的精準解讀,是成功投資的基礎,故希望通過本欄,為讀者、投資人創造更大價值。
前言
化石能源的開採、使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以原油的重要性最高,由各式塑膠器具、汽車的驅動、道路都屬於原油附產品。近年美國頁岩油開採漸趨成熟,原油的供應表面穩定,但原油價格卻由2015年的十年低位回升至近70美元水平,與供應上升的表象看似矛盾。
影響油價的重要因素
長久而來,工業活動被廣泛視為影響原油價格最主要因素。工業活動興衰一般以採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簡稱PMI)為標準,以五項行業指標加權計算而成,詳細計算方法在此不贅。工業活動擴張會刺激原油需求,為油價帶來支持,反之亦然。
|
|
圖一(資料來源:Bloomberg U.S. Global Investor) |
|
圖一顯示過去工業活動變化與油價走勢形成強烈正相關。市場參與者能夠藉閱讀各項重要的工業指標,預視未來油價,對沖風險、甚或投機而行,賺取可觀回報。然而,常言道「過去紀錄不代表將來表現」。近年這對關係漸見脫軌,環球保護主義升溫,貿易摩擦加劇導致工業活動轉弱之際,油價卻逆流而上,4月份曾高見74美元水平。
|
|
圖二(資源來源:Absolute Return Partners、The Wall Street Journals及FTN Financial) |
|
由ARP七月份製作的圖表中,紅點表示油價相對工業活動偏離往常趨勢水平。摩根大通(J.P. Morgan)最新公佈的6月份環球製造業PMI低見49.4,而布蘭特原油同期則於60至65美元區間浮動,不尋常走勢仍然持續。
|
|
圖三(資料來源:Market Realist、OPEC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 APR 2019) |
|
對於油價異動,Neils嘗試以地緣政治因素作解釋。請參考圖三,委內瑞拉、利比亞、尼日尼亞等產油國,按2019年4月份的數字,佔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1成供應量。三國的政治局勢動盪,為原油生產帶來不確定性。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政府於5月份加強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進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期限完結,進一步為油價上升帶來助力。據Iran Focus報導,6月份伊朗向中國出口原油量較2018年同期下降達60%。
|
頁岩油的生產及供應
|
圖四(資料來源:World Oil及Rystad Energy) |
|
頁岩油約於十多年前首次進入公眾的眼簾,當時開採技術尚未成熟,提煉的成本高企,多家美國頁岩油業者的邊際成本皆在80美元或以上(見圖四)。根據MarcroStrategy Partnership LLP(MSP)估算,縱使頁岩油的生產成本隨著技術改善有所下調,該產業於十多年間已投資逾3萬億美元。3萬億元是甚麼概念?2018年全球僅有4個國家的生產總值超越該數,而Apple市值的歷史高點亦「僅」為1萬億美元。換句話說,頁岩油業者以能買下3家Apple的價錢成功換取美國的能源自主,然而接下來的章節,將顯示此項鉅額投資的回報實屬杯水車薪。
|
|
圖五(資料來源:Forbes及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
|
The New York Times於6月底以《能源自主獲利低迷》為題,揭示只有約10%的頁岩油企業錄得正現金流。該數據較ARP及Bloomberg提供的相類統計都更悲觀,但圖五可見,按8月8日WTI的最新報價52美元一桶計算,能夠達至收支平衡的美國油田實於少數,回報率難言吸引。
低迷的回報令頁岩油企業對舉債投資開採新的油田反應冷淡,據推算該措施能有效降低行業的開支約10%。隨著更保守財務策略的採用,北美原油產量增長預期已被調低。ARP的專題更指出,業者過去以傳統油田比對頁岩油田,後者壽命被高估,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CK尚未找到有力的證據引證此說法的真偽。假若屬實,頁岩油企將有更大誘因限制產量,為原油價格提供更大助力。
|
OPEC的備用產能
主要產油國的備用產能,將會是未來原油價格的關鍵。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迅速增長,對原油的需求亦同步上升,推動全球每日原油需求提前於2018年超過100萬桶。面對日益上漲的需求,如果產能提升的速度未能趕上,按傳統經濟學有兩個可行選擇。第一項選擇,運用庫存提升供應,令供應曲線與需求曲線同步位移,穩定油價;第二項選擇,放任供應的增長落後於需求的上升,則油價會因為供不應求而趨升。
|
|
圖六(資料來源:Reuters及EIA) |
|
在此特意釐清兩項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有讀者會感到疑惑,OPEC成員擁有大量石油,為何有機會出現產能不足,未能有效滿足需求的狀況?的確,傳統產油國蘊藏大量未開採原油,稱之為原油儲備。然而,這些儲備必須被開採,才能供應到市場,因應人力、資源及技術的限制,造成的產量局限,即產能。套用到港人的生活上,不少名下只擁有自住物業的投資者,縱使物業價值(比對為儲備)在過去十多年持續走高,但當帳面值的虛增未能有效增加收入(比對為產能),財富增長對生活質素的提高亦是有限的。
|
|
圖七(資料來源:Bloomberg及EIA) |
|
MSP統計沙地阿拉伯(沙地)過去三年的日均原油產量為1,030萬桶,並聲稱備用產能達到日均200萬桶以上。可是,這個數字卻與Bloomberg、EIA等機構報導的數字不符。按下圖七,OPEC總計的備用產能亦不超過日均200萬桶,即便其他機構顯示的數據略有出入,但卻沒有任何一個媒體的數據能合理化沙地官方的說法。
|
|
圖八(資料來源:JodiOil) |
|
我們亦可以嘗試以另一角度核證沙地的措詞。在沙地堅稱擁有足夠的備用產能應對國際對原油的需求的時間,數據卻顯示其國內庫存自2016年初開始不斷下滑(見圖八),與本節開首提出以庫存穩定油價的說法相吻合。2018年底,沙地亦研究投資200億美元提升產能至日均1,300萬桶,更是進一步引證目前沙地以至OPEC尚餘的備用產能有限。倘若環球的原油需求趨勢不變,OPEC將難以擔起穩定油價的重任。
|
綠色能源的狂熱
|
圖九(資料來源:ARP及BP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
|
綠色能源近年讓世界趨之若鶩,各國爭相打著環保的旗號,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意圖取締化石能源的地位。本來,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不論就環境保護抑或穩定油價而言都是利好因素。可惜的是,再生能源的環保、成本效益皆沒有預想般高。以歐洲為例,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的比例每提升1%,相應電費亦提高3%(見圖九)。
|
|
圖十(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及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
|
是因為投資不足嗎?事實上自2000年開始,投資到綠色能源的資金接近4萬億美元(見圖十)。而據估計,上述的數字非但不是結束,反倒只是開首。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ISD)推測到2040年,投資於再生能源的金額將達到10萬億美元。
|
|
圖十一(資料來源:ARP及Bernstein) |
|
如果這些投資能夠在成本及能源效率雙方面都達標,固然可喜。但假若不能?我們便在既未能減輕環境破壞的問題,更錯失為環球債務去槓桿的機會。前半句簡單易懂不多細說,後半句則需要闡述。全球各國都正面對債務危機,各國需要經濟持續增長才可減輕債務負擔,人口老化導致增速放緩更令違約風險大增,合適的資金擺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Niels在文中引用了電動車作為資金錯配的例子。Tesla作為電動車行業先驅、龍頭,技術水平領先業界。但由圖十一可見,該品牌最新型的Model 3與馬力相近的BMW 320i比較,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更高。不少國家已經放言要以電動車全面取代傳統汽車,但能源的產生不能避免對環境帶來破壞,差別只在於以何種方式。以近乎狂熱的態度,不斷舉債投資到綠色能源、電動車開發等領域,是否真正為我們的環境、經濟帶來最大好處?或許,民粹政客、投資人乃至一般大眾都是時候以理性的態度看待綠色能源,不然我們的經濟、環境都將一同被拖垮。
|
結語
能源是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穩定的能源供應,是我們繁榮經濟的中流砥柱。在上文我們討論過四項可能導致能源危機的因素,首三項因素較週期性,地緣政治局勢不會永無止境地延續,而發展中國家經濟趨向成熟亦會令原油需求增長減速,只要產能隨技術發展、投資得到強化,原油價格長遠對經濟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有限的。
承Niels所言,民粹政客以滿足綠色狂熱賺取選票,其長遠後果令人憂慮。在各國的財務槓桿迫近臨界點的時間,將珍貴的資源投放到事倍功半的範疇,既無助環保,亦損害下一代的未來。金融泡沫爆破,輕則可見日本失落二十年衍生的各種社會、經濟問題,嚴重者可見19世紀30年代上一波長期債務週期結束造成的動盪時刻。
讀者可能會問,化石能源為取之不盡,發展綠色能源是錯誤嗎?答案是否定的,只是綠色能源發展需要以更理性的方式進行。原文提出以兩項準則判定個別綠色能源的投資價值:(1)新能源能造成更少的環境破壞;及(2)產生能源的成本效率較化石能源為高。
曾經歷亞太金融風暴、環球金融海嘯的各位,相信都明白市場絕非完全理性的產物。當狂熱取代理性、僥倖取代智慧、傲慢取代謙遜,等待我們的將是一場前所未見的風暴。「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願我們能走向更自由、光明的未來。
|
免責聲明:筆者為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其客戶或其家人(下稱「群體」)目前持有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務權益。上述內容、資料並不代表滙思投資學會(「滙思」)的立場,我們亦不會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含隱的保證。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成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本文中之資訊、意見如有錯漏之處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滙思及群體概不負責。
風險披露:本風險披露聲明不旨在披露涉及證券及下列其他交易的所有風險。你不應進行有關交易,除非你已瞭解有關的交易之性質及風險。你應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意見,並根據你的經驗、目標、財務資源及其他情況,小心考慮你要進行的交易對你而言是否合適。
證券投資風險:證券價格有時可能會非常波動。證券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買賣證券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