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 — 複製全天候投資組合可行嗎?

前言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公司Bridgewater在這一波由武漢肺炎(Wuhan Pneumonia,學名CoVid-19)由發的經濟危機中,身陷泥沼之中,管理資產淨值下降逾1成之多1,更傳出需要大幅裁員的消息2。公司創辦人Ray Dalio面對不少質疑3,上一趟金融海嘯讓他享負盛名,今次其光芒卻被專注投資科技板塊的投資經理,如Catherine Wood掩蓋。不論如何,CK相信Ray的傳奇不會就此畫上句號,而他革命性的全天候投資組合(All Weather Portfolio),正是今日要分享的主題。

理念基礎

Figure 1 (Source: Listen Money Matters)
全天候投資組合的理念在於創造一個能夠不受市場短期波動影響,在風高浪急的環境中,持續成長。其根本理念在於,不同的資產級別如美國國債、已發現地區股票、黃金等,在相異的情境,表現會各有不同。一般而言,股票在經濟快速成長、低通帳時有較佳表現;債券則於通縮環境表現更優異。例如,在這一波危機中,地產、石油等板塊受經濟停擺拖累,Royal Dutch Shell(RDSb.LSE)市值在不足1年間蒸發逾半;但同一時間,避險工具如美國國債、黃金價格就有所受惠,iShare 20+ Year Treasuryear Treasury(TLT.NAS)就攀升30%,最高曾見180美元水平。
Figure 2 (Source: CaixaBank Research)
透過對上術現象的觀察、研究,所發現出來的正是風險平價(Risk Parity)策略,亦即是全天候投資組合。與傳統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不同的是,風險平價策略著重各資產級別造成同一風險。以常見的60/40作為例子,超過9成的風險源自證券類別,債券僅佔約1成;反之而言,全天候組合中每種資產級別提供的風險是同等的。特許另類投資分析師協會(Chartered Alternative Investment Association)聯合創辦人Hossein Kazemi博士就曾在學術期刊發表文章,表示風險平價策略能更有效分散風險,提升組合回報4

策略執行

各大基金公司,如BridgeWater、JP Morgan、BlackRock等,在運用風險平價策略時都涉及大量財務運算,其中的公式CK就不在此列出,有興趣的讀者不難經Google找到。本篇的主旨在於以簡單的方式,達到接近風險平價策略的效果。為方面起見,CK以下會選用5種資產級別的ETF,並以Portfolio Visualiser截圖協助解釋概念。
  • 股票證券:Invesco SnP 500 Low Volatility ETF(SPLV)
  • 長年期國債:iShares 20+ Year Treasury Bond ETF(TLT)
  • 短年期企業債:VanEck Vectors Fallen Angel High Yield Bond ETF(ANGL)
  • 大宗商品:iShares MSCI Global Gold Miners ETF(RING)
  • 財務槓桿:Vanguard Short-Term Treasury ETF(VGSH)
Figure 3 (Source: Portfolio Visualizer)
先以最簡單的1/N組合作為起點,我們有4個不同資產級別(暫不計算槓桿),即每種資產佔比25%。留意上圖3,我們發展RING不單回報更低(紅框),而且風險亦較高(藍框),拖累組合1的整體回報率。於是,我們降低RING的份額,然而應該減多少,以及空出來的部分該如何填補?
Figure 4 (Source: Portfolio Visualizer)
留意圖4關於各資產級別的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可以發展長年期國債與短年期企業債形成負相關(紅框),所以空出來的部分,應部分增加至長年期國債。另一方面,由於股票證券的回報率最高,我們亦適當增加倉位。
Figure 5 (Source: Portfolio Visualizer)
調持各持倉部分的最終目標,是如同圖5所示,令各資產級別貢獻同等風險(見藍框)。為了得出這個效果,組合2最終的持倉如下:
  • SPLV:27.75%
  • TLT:32.5%
  • ANGL:32.5%
  • RING:7.25%
  • VGSH:0%
在組合2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藉著運用財務槓桿,提升組合的回報水平。由於Portfolio Visualizer沒有直接代表槓桿成本的選項,故此在本文,CK以短年期國債模擬此效果,只要將組合2內各資產級別合共超過100%的部分,以負百分比形式持有VGSH即可。
Figure 6 (Source: Portfolio Visualizer)
可以預期,運用財務槓桿會提高組合的風險及回報水平。但更重要的是,組合2、3在達到更高回報(紅框)的同時,卻有著較組合1為低的風險(藍框)及最大浮虧。在更低的波動,獲取更大回報,正是由此衍生的全天候投資組合的吸引力所在。

策略風險

全天候投資組合能夠帶來如此不俗的回報,作為理性投資者,你一定會問?運用這個策略管理自己的組合,會遇上甚麼風險,又該如何應對?
因著Ray的名氣,研究該策略的學者亦與日俱增。雖然BridgeWater的投資總監Bob Prince提出在風險平價的情況下,投資者應採取被動管理的方式。著名基金公司NPEC合伙人Christopher Levell相信風險平價策略能減輕組合管理人應對市場短期變化的重擔5。但學術界對此說法不盡認同,他們認為投資經理需要長期監察組合資產淨值變化,並對組合進行再平衡(Rebalancing),以維持其於特定風險水平。
Figure 7 (Source: Portfolio Visualizer)
在這一波武漢肺炎造成的全球經濟停擺,部分運用風險平價策略的基金,表現甚至落後於傳統資產配置基金6。但從網上搜尋到的資料,這似乎不是一項常態,全天候投資組合跑贏的例子亦彼彼皆是7。CK亦特意將一只運用風險平價策略的ETF(紅線),與兩大基金公司Vanguard及BlackRock運用傳統策略的基金作比較,可見即使在市場失去秩序的3月,全天候投資組合受到的衝擊依然較低。可見,只要運用得宜,該策略並未失去其神奇光環。

結論

Figure 8 (Source: Portfolio Visualizer)
在機構投資者的領域,因著他們對資產級別進行的分類、定義風險的方式、及配置風險的方法等,都會對風險平價策略的表現帶來影響。按一般投資者所擁有的資源、時間,其實是不適合、且沒有完全效法整套策略的必要(當然,如果閣下在看完本文,很有興趣進行深入研究,CK亦非常支持。只是,即便跟隨CK剛才非常粗糙的分類方式、以每半年進行再平衡,上文組合2及3的表現已非常不俗(圖8),複合年化回報率分別有9%及11.9%。
CK之所以揀寫本文,除了是希望為各位多提供一個實用的投資策略,長期累積財富外,同時亦希望完善資金成本的概念。對估值有了解,或曾經閱經本Blog其他文章的朋友,相信都明白,貼現率(Discount Rate)的高低,對所測量的公司價值影響甚殷。因為全球實行超低利率,變相運用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計算WACC(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時,都會遇上現價理論上合理,但對未來息率變化極度敏感的情況。故此,能夠長期提供穩定回報的風險平價策略,其回報率便可以作為機會成本的參考,評估購買個股、單一板塊所承受的額外風險是否可取。
最後,祝各位安康!

Footnotes

1 Matthew Fox, "The World's Largest Hedge Fund saw Assets decline 15% amid the Coronavirus Market sell-off", June 16, 2020, Market Insiders , https://bit.ly/2PT77L4 (accessed August 12, 2020).
2 Juliet Chung, "Bridgewater Associates lays off Several Dozen Employees", July 24, 2020,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https://on.wsj.com/2PTMgqU (accessed August 12, 2020)
3 Katherine Burton and Melissa Karsh, "Ray Dalio is More Famous than Ever and Delivering Subpar Returns", December 4, 2019, Bloomberg , https://bloom.bg/3kNSZki (accessed August 13, 2020).
4 Hossein Kazemi, "An Introduction to Risk Parity" (2011), https://bit.ly/3artC3c (accessed August 13, 2020).
5 Christopher Levell, "Risk Parity: In the Spotlight after 50 Years" (2010), NEPC , https://bit.ly/3kLqC6E (accessed Aug 14, 2020).
6 Katina Stefanova, "Coronavirus strikes a Deadly Blow to Risk Parity", March 23, 2020, Forbes , https://bit.ly/33Vk13s (accessed August 14, 2020).
7 ReSolve Asset Management, "Risk Parity in the Time of CoVid" , https://bit.ly/3g18XnE (accessed August 14, 2020).

2 comments:

Powered by Blogger.